 |
何彦平 |
大家好!我把我的杂志的发展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顺便诉诉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说一下,刚才发言的几个刊社,从发行量来讲我认为都是大客户。《双语时代》在四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上班族的领域里我们是第一,特别是英语教育培训的领域我们更是第一,在大学的系统开发领域里我们也排在了前几名。前面的是英语周报,21世纪报之类的,我们做得还可以。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详细测算,光靠杂志的发行永远赚不了大钱,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我对一个媒体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媒体的成功一定要抓住广告的开发,还有一些其他的媒体资源的深入开发,以这些为基点。
大家都知道现在杂志的发行,纸质期刊的发行都遇到了一个困境:发行量日渐萎缩。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不是一个可怕的现象,杂志在新媒体的出现中怎样存活,我认为是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的,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核心在于内容。大家可以看到,龙源期刊网今天发布的,内容做得很好。李湘也出了一个电子期刊,我相信她的发行结果不会特别长久,我们原来有很多做电子期刊整合的,他们现在经营状况都不是特别优秀,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它的核心。我认为咱们是做期刊的正规军,其他的非专业期刊行业都是游击队。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可能正走在未来的路上。首先,我要介绍的是,互联网以及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严重地压缩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广告空间,这是从我这几年做广告的经验中得到的深刻体会。很多广告公司,媒体广告光一个平面,我觉得我们投放出来不会有太大的收益,能不能做视频,杂志怎么做视频呢,所以我们会选择投放网络媒体。
新媒体出现这种对传统杂志的广告诉求,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我觉得是机遇,传统杂志新形式之下的生存之道。我刚才讲要牢牢抓住我们的核心价值优势,在于内容制作的专业精神和表现。我们是专业的,我们是正规军,我们应该牢牢抓住以下几点:第一,对文字始终要进行精心的编辑,在字里行间传达故事和人生哲理,大家看期刊,看媒体,其核心在于看文字;第二,我们要长期坚持图文结合的编辑理念;第三,我们要继续严格进行出版流程管理,这也是游击队不重视的一点,如果我们做新媒体,就应该把这个东西传达到新媒体的理念当中去。
期刊杂志较之于新媒体,我认为有以下需要改进的。第一,互动性,期刊杂志要提高自己的互动性;第二,要有动态的表现力、动态信息的一个体现;第三,要降低成本,如果光做期刊纸版发行的话,我们是保本的经营,不会赚太多的钱。第四,立体化的图文表现力,我们要做到立体化图文表现力,接下来是立体化的编辑思路,我们编辑思路上也要改,原来我们的编辑思路是纯做文字的,文字更精彩,故事性更好,以后还要想到文字和图象的结合。接下来要有丰富的内容资源,现在读者很挑剔,内容比我们原来的杂志内容还多,可以把一首歌完全放完,可以把一个视频装在里面,我们要做也是要把这方面做好。最后一个是要有时效性。
传统期刊的突破口,我们做了五个方面的尝试,也是我对新媒体的理解。第一,电子期刊,也叫数字互动期刊,我们大概去年年底就在做尝试,和龙源网做了几次研发和交流;第二,手机杂志,我说的手机杂志不是刚才那位说的彩信杂志之类的,我说的是真正在手机上可以看到杂志感觉的杂志,这个东西也研究出来了;第三,有声杂志,结合传统的纸版,让传统的纸版带上有声音的模式出来;第四,可视杂志,也是跟刚才mp3的触摸笔是相似的,只要触到那个地方可以看到视频,这两种产品有人认为是传统纸质媒体空间。但是它有选择的,不是所有杂志可以这样做的,原理在于,四色印刷之后加印了一层编码的油墨。第五,超媒体杂志,这是我起的名字,就是二维码技术,全名应该叫超级链接,面向多媒体杂志,超级链接在杂志上每一个地方,比如一个广告客户投放一个广告,在客户广告的地方用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把所有的信息下载到手机上来看,可以从纸质媒体下载到网站,这种形式也是发展的趋势。去年12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当时还做了一个反馈,但是回馈率不是特别高,我们认为这个技术在国内还不是特别成熟,市场规模还没有形成,但是这个技术在韩国和日本已经非常盛行了。
以上那几个产品我们大概会发布三个:一个是电子期刊,一个是手机期刊,一个是二维码。
我认为电子期刊和传统杂志有顺序的区别。传统杂志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电子期刊我觉得应该改一下,首先应该从图震撼人的视觉来看文字。《双语时代》还有一个特点,和其他杂志不一样,就是可以做一个读者调查。我们可以做调查,立刻连到网上,你喜欢哪个板块,可以选,选完了直接提交到网站上,可以直接连到网站上网而我们的传统方式是寄信。
我的演讲接近尾声,我最后说一下我们和龙源的合作,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期刊和龙源的合作是有多方面的。龙源在我们期刊界,是一个帮我们在不断发掘期刊各种未开发资源的组织,我们觉得龙源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包括我们做电子期刊的思路、手机的思路,都是在和他们探讨过程中产生的。龙源是我们的交流平台,也是我们的宣传平台,更是我们的销售渠道。假设我们的产品都可以做出手机版,也可以做出电子期刊,它就是我们的一个代理商,可以由它来首发,也可以变成它的一个新的产品,小的大的都可以穿插来交流。
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我们只能迎难而上,我们是正规军,我们应该要比他们做得更好。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