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广角

艺术广角 (2021年04期) 电子版

类型:双月刊  类别:艺术收藏
《艺术广角》1987年创刊,隶属于辽宁文学院期刊部,96页,双月刊,是综合性的文艺理论批评刊物,以当代性、综合性、学术性...     展开
原价:¥10.00   促销价:¥6.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丨主持人语
虽然说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总体性坍塌的年代,但90年代的文学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趋向式微或转向市场。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走向边缘,其实也是从另一个向度回到文学自身。新时期以来的经典长篇诸如《废都》《白鹿原》《活着》《丰乳肥臀》等...
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丨时光流逝中的自我塑造
“历史化”是近年来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被多次使用的词,且随着当代文学不断延伸大有泛滥的倾向。如此频繁的使用自是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后果,如出于对客规规律的认知,一些人会将“历史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经典化”当作一个伪问题。但作为一个绝对的口号,谁也...
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丨选本与论战
一 相比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显得相对沉寂。但在平静地表下面,潜伏在历史深处的诗学运动在悄悄行进,一直到90年代末,“盘峰论战”[1]爆发,中国诗坛又开启了热闹局面,诗人们在热烈气氛中迈向新世纪,参与诗坛新格...
特别策划:“90年代文学再评价”专题丨个人化时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批评界,曾围绕“晚生代”写作有过很多讨论。陈晓明在1991年《最后的仪式》一文首次使用“晚生代”,但该文中陈晓明是用它来指称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小说家,比如苏童、格非、余华等。陈晓明认为他们是生活的“迟到者”...
悬疑题材网剧研究丨论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精品意识与价值取向
“中国网络剧与美国网络剧立足于东方与西方,形成强烈呼应,逐步向全球传播,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观赏、思考与评点,成为世界网络剧重要的两翼,促使世界网络剧不断腾飞,翱翔于广阔的艺术天空。”[1]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各大网络平台加大了对悬疑题...
悬疑题材网剧研究丨中国悬疑题材网络剧的新发展
悬疑剧作为影视剧的一种类型,从起初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而悬疑题材网络剧在2014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之中。悬疑题材网络剧,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作,在网络平台播出的、具有悬疑元素的连续剧,一般来说以向观众隐瞒剧情的方式为主,从而让观...
悬疑题材网剧研究丨网络悬疑剧的创新之道
2020年对于网络剧市场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悬疑题材的网络剧,格外受到青睐,成为2020年的“黑马”题材,多部悬疑剧接二连三与观众见面。但是悬疑题材网络剧过多,也多少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如何在悬疑剧日渐繁荣的风口上让观众耳目一...
影视艺术研究丨甜宠剧的浪漫学:简单爱与“情感拜物教”
在新世纪走过20年之际,甜宠剧乃至“甜宠文化”的流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先是《亲爱的,热爱的》的突然蹿红,紧接着是《下一站是幸福》《时光与你都很甜》《冰糖炖雪梨》《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幸福,触手可及!》等大量甜宠剧的热播,甚至还包括带...
影视艺术研究丨奉俊昊电影美学风格探析
韩国电影以独特的岛国地域为叙事空间,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电影文化,特别是1998年正式取消“电影审查制度”以来,韩国电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的新格局,韩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奉俊昊可谓将韩国电影推向世界的集大成者...
艺术理论丨艺术终结之后,如何重构美学?
一 1839年,法国人达格雷发明了摄影技术,当时,有一位敏锐的画家德拉罗什感叹“绘画死了”。自此,从古希腊开端,一直被西方文艺界奉为圭臬的摹仿说,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透视法的运用而建构的追求逼真写实的图像观念、视觉秩序和美学体系开始受到强烈...
艺术理论丨艺术的危机:阿多诺论艺术的显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出现了“显象的危机”(【德】die Krise des Scheins)[1]。艺术家们不再执著于用二维画面去表达三维幻象,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们试图寻找新的绘画本质。有学者认为:“20世纪艺术的基本特点就是...
艺术理论丨今日艺术
在今日,视觉艺术越发朝向形式与媒介混融的方向发展。其结果也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一是艺术门类划分及其表现界域变得模糊,二是使得艺术的表现比以往更为复杂或深奥——尽管今日艺术的总体目标是亲和地面向所有人,但不得不说,欣赏它却是一件相当费心思的事...
文艺评论丨现代经验的叠增与叙事边界的拓展
现代经验的重要特质是总体性的消解和中心价值的碎片化,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意义链不断地滑动,曾经恒定的价值判断也变得犹疑无常:“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1]在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乔伊斯、艾略特、卡夫卡等...
文艺评论丨悖谬的“伤痕”文学共识
谈及伤痕文学,研究者大多将刘心武《班主任》与卢新华《伤痕》共同看作伤痕文学滥觞之作(有的更指认刘心武为“伤痕文学之父”),这一文学“共识”也被文学史固定下来作为习见常识传授。如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阐述“历史创伤的记忆”章节中,认为...
文艺评论丨想象短篇小说的方法
一 2017年秋,笔者在访问某高校时,曾听闻一事,至今记忆犹新。该校所在的省份,先后有三位作家荣获“茅盾文学奖”。其人固当享誉文坛,而影响所及,竟引得多数年轻作家专以写作长篇小说为务,渴望以获奖而一举成名。自然而然地,那些作家对短篇小说根本...
辽宁评论丨“史”“市”“情”融汇交织的民族集体记忆
小说《辽河渡:1931—1945》[1]是作家杨春风历时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文本的叙事时间跨度很大,作家巧妙地处理了小说的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或是壓缩文本时间,或是以一点向外辐射,将14年的历史呈现出来。小说以地处辽河口的田庄台为文学地...
辽宁评论丨心灵的坚守与救赎
任何一部书,都有其写作的历史背景和语言架构。 毫无疑问,作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大连经济开发区,对于于永铎来说既有无法割舍的故乡情结,又有希望其快速发展的期许。《蓝湾之上》尊崇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史实,以...
诗歌艺术研究丨网络时代的新状况与老问题:新世纪诗歌20年之一瞥
存不存在“新世纪诗歌”,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有没有与此前诗歌不一样、为其自身所独具的一些特质?我认为是有的。21世纪的中国新诗的确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诗歌的生态和面貌发生着整体性的重构,在在显示出其“新”。同时,...
诗歌艺术研究丨论李琦城市诗歌中的哈尔滨记忆
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李琦说:“世界这么大,可只有哈尔滨,是我命里的城市。”[1]李琦出生于哈尔滨,在这座城市度过了漫长的年岁,哈尔滨的城市记忆时时流淌在她的诗句中。从祖辈、父辈到李琦自己,她的家史与哈尔滨的城史几乎同步,有关这座城市中此时与彼...
书评丨“甜蜜的负担”:序评写作的审美化阐释与学理性跃升
王向峰的很多序评文章以前读过,这次集中细读100多万字的《辽河水润千章秀——辽沈地区文艺作品序评集》[1](内分七辑,分别评论诗歌、散文、小说、理论、书画、影视文化与以诗体写的作品序评),有一种熟悉中的陌生,陌生中的熟悉。卡尔维诺说,经典,...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艺术广角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艺术广角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艺术广角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