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海外版

散文海外版 (2021年04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文学小说
《散文海外版》1993年1月创刊,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继《小说月报》后创办的又一份中文文学选刊。创刊以来,从海内外报刊中精选...     展开
原价:¥5.00   促销价:¥6.99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特别推荐丨大地上的家乡
二十七年前的一个秋天,我辞去沙湾县城郊乡农机管理员的工作,孤身一人到乌鲁木齐打工。在这之前,我是一个闲散的乡村诗人,我用诗歌呈现自己内心的想象和情感。除诗之外,不屑于其他任何文体。我觉得,诗歌那一句摞一句,可以垒到天上的诗句,是一种形式也是...
特别推荐丨时间里的母亲
庚子年二月二十八日,母亲离去了。近两年,我多次梦见母亲离我而去。一次抱着母亲号啕,另一次我和父亲祭扫,竟找不见母亲的墓地,无助大哭。均在半夜时分惊醒,我赶紧打开手机,虽然是梦,仍心惊胆战。三点、五点、六点,起床时,铃声没有响起,我这才敢确定...
作家专栏丨春天的记忆
故乡的春天 故乡的春天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模样。暖阳下,黄的迎春、红的桃花、白的梨花、绿的柳叶扑面而来,让我脱下了冻伤双脚的黄球鞋,甩掉穿了一冬露出了棉花的破棉袄。春天给我的温暖让我猝不及防,就像冬天冻裂的脚后跟,在春天结痂时的奇痒,难受并舒服...
别具只眼丨彭山访故人记
九月里,到彭山。 一說要到四川的眉山、彭山,首先就想到那里的三个人:彭祖、李密、苏东坡。 一个地方的文化存在,常常是与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的一些文化人连在一起的。凡是读过书的中国人,谁没听说过彭、李、苏呢? 彭祖的传说天下皆知。记...
别具只眼丨那年那日那月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当然是过年的那些日子。当下过几场雪,学校一放假,便离过年的日子不远了。先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清冷的几声鞭炮炸响,便掀开了过大年的篇章。 在上小学的日子里,有那么几年,每逢过年都是我们一群伙伴狂欢的日子。我们盼着过年——不是...
别具只眼丨上河塘下的文脉
运河在江淮段另有别称,一部分人称“里运河”或“里河”,又有人称“上河”,后辈才开始认真地唤作运河,之前的名字就慢慢地生疏了,然而每每听人提及上河,依旧有壮阔豪迈的气概。乳名,甚至是诨名,到底如从娘胎里带来的肤色一样,是执拗到顽固的一种存在。...
别具只眼丨老屋简史
二○一三年之前,老屋的房架、楼板、墙壁、窗格子一律是木制的,屋顶上盖着青色的屋瓦。现在,老屋依然是木架子房,依然盖着青色的屋瓦,不过墙壁改成了砖砌的水泥墙,窗户装成了宽大明亮的玻璃窗。 变化最先起始于二○○八年。这一年,发生了“5·...
别具只眼丨山水册页
大潜山房 风从大潜山北麓吹过,山中的树叶生生落落,周而复始。刘老圩曾经所建的三百多间屋宇,如今仅遗十余间旧构。 自号“大潜山人”的刘铭传几度出山,几度潜藏大潜山房。大潜山房即刘老圩,又称刘铭传故居,兼有居住与防御功能,由当年回乡休假的刘铭传...
别具只眼丨疙瘩先生
在某所中学,有個教生物的先生,姓赵,脸白皙,瘦身架,衣扣整齐,一尘不染。他说话轻言细语,走路头一点一点,好像在随时附和别人。人们和他打招呼,他总是温和地回应,甚至做点头哈腰状,这样一个好好先生,偏偏有个充满贬义的绰号:疙瘩先生。 在沪语系统...
人与自然丨动物札记
马 在承德丰宁的坝上草原,我再次看到了马。 北方广袤的大地和遥远的地平线,在雨后展开神秘幽深的色泽。云离地很低,但又很遥远,这个时候的天色极其特殊,无限空蒙、抽象、庄严、寂静,云层和雾气营造了一种伟大命运降临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
人与自然丨网事
网的历史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原始社会起,先民就捕鱼而食了。不过,在网作为捕捞工具出现之前,先民的捕鱼方式非常简单,多采用“一击二突三搔四挟”的办法。一击,用棒子、石块击打鱼;二突,用尖锐的树杈刺杀鱼;后两种办法,是捕捉栖息于泥沙中的贝类的。...
散文新星丨倒置
三十多年前,春节,我第一次回老家。 凤凰岽乡,黄冠村。无论名字多么优雅,地理距离却骨感万分。一整天的班车,从一个省的北端坐到南端,住上一晚,再转车到县城,搭顺风车进村。泥泞的羊肠小道急剧颠簸。山,格外雄浑,仿佛被它们包裹进来,便永无出头之日...
散文新星丨身骑白马
故事要从一次出逃说起。 夜黑风高,少年和他的姐姐背上前半夜悄悄整理好的行囊,趁着月色出门。他们一路向北,试图赶上前行的新四军队伍,同他们一起北撤。少年年方十七岁,姐姐二十一岁。时值1946年。 传奇总是这样开场的。月黑风高夜。 或可换个场景...
作家视野丨战地断鸿(外一篇)
今夜我在灯下想着父亲。 在灯下,我翻阅《滇西抗日血战纪实》,想起抗战后期,父亲在五十四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的经历,清楚地又在各段硝烟文字中看到他当连长的身影。 卢沟桥事变时,父亲被拉夫而出川。在上海的交通壕沟里,他搬枕木、抬铁条,赤足棉...
作家视野丨凤城五路
即使与一条路日夜相伴,却也不敢宣称就懂得这条路。路是大众情人,谁都可以爱,谁都可以亲,但谁都无法将其独自霸占。 路是城市的血管,也是一个区域的封面。路有路的表情,也有路的心情。人在路的眼里,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或死乞白赖的寄生者。 在西安路网...
作家视野丨武威的殊途
在莫高窟缓步看画,讲解员忽然说进入了藏经洞,让我猛地一惊!曾经,我将这个洞里发掘的一首《菩萨蛮》词作抄写给一位友人,友人就在不远的古城武威,想不到又靠近了……许久以来,我以为抵达一个地方只有一种方式,很直线地跋涉着,不知疲倦。走过很多地方后...
作家视野丨曾经的诵读
八达岭下的南口,京城北部第一大风口。 1976年,我在坦克团任汽车排长。1月9日,恰逢我早操值班,黎明时分,将全连出操人员带离营房,右拐,进入南(口)阳(坊)公路。“一二、一,一二、一”,数道口令喊出,一百二十余人的队列,唰唰地齐步前进。似...
性情写作丨彩云易散琉璃脆
一 在考古发掘报告中,经常有这样的描述:某个地方的一位或一群村民们,或在地里日常劳作时,或在山上采石时,或在自家院子里打井取水时,忽然看到泥土里有一个闪着微光的物件,忽然铲到了一块不寻常的石头,忽然挖出了大堆陶片。于是,未央宫里的竹节熏炉被...
性情写作丨山中蜜事
每次回家,我都会习惯性地翻看家里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些吃的。记得上次回家,我在橱柜的角落里寻得了一个土罐,里面还剩大半罐蜂蜜,这些蜂蜜大约是前年买来的。我用手指蘸了蘸,伸入嘴里舔了舔,香甜可口,甜到心里头去。 十多年前我家曾养过家蜂。那...
性情写作丨名人故居行
自二十岁偶然在一个小书店翻看了《十八春》起,我便被其中细腻的文笔,忧伤的情绪所感染,于是来自民国的气质美女作家张爱玲从此驻进心里,再也不曾离开我。而那时爱玲还在遥远的美国度余生,好庆幸她竟然是我喜欢的还在世的女作家!虽然庆幸地妄想过也许今生...
性情写作丨我的田野记忆(节选)
辛劳本身也就是开花和舞蹈。 ——叶芝 吃过晚饭,夏夜的月,将院子照得一片清亮。 父亲牵动绳子,搬掉一块青石,渗坑里的水面轻轻浮起他两天前压进去的一捆荆条。他抽出一根弯了弯,筷子粗的枝条看上去柔软而富有韧性,弹出一串细碎、晶亮的水珠。然后,他...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散文海外版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5.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散文海外版

杂志价格:¥6.9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散文海外版

杂志价格:¥6.9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