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电子版

类型:旬刊  类别:文学小说
文学刊物。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篇幅发表小说,以一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散文佳作,...     展开
原价:¥15.00   促销价:¥9.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丨《洪福绵绵》《唐代仕女图的现代再设计》《梦》《夜》《解忧杂货铺》《勤俭节约—节约用纸》
洪福綿绵...
卷首语丨中年人
到一个不太愿提及岁数的年纪 爬得上的基本到顶 爬不上的山下静候即可 都说是年富力強 真假各自心里有谱 在一个不能随意说累哭诉的年纪 再累也累不过父母的年迈脚步 再哭也哭不过孩子的嗷嗷待哺 是累了我们选择了微笑 是哭后我们认定自己的幸福 来一...
诗歌丨李解的诗(七首)
★疯狂的鹿 疯狂的鹿把清晨带到了这里 奔跑着 盖过浓浓的秦岭 上天知道 云不问 雨不问 风自清 就比如 奉献是苦楚 贪婪是本性 世界在重启 伴侣在轮换 便不然 不想如果 不画风景 不述我 浓缩起所有的意象 成藏青色的行囊 眼泪代替了...
诗歌丨穿越
前些年 穿越文化泛滥 若曦那梨花带雨的泪眼 犹在你心间 但才子佳人的故事 早已不能把我震撼 我只想把春秋穿越 在某个路口 设一个预谋已久的等待 看那白胡子老人倒骑青牛 西出函谷关 寥寥五千字 却道出万物本源和发展 周公的大智慧 该没那么多奇...
诗歌丨杨文伊散文诗五首
★那微光 那黎明 黑夜 星空下 一双手指向那天边 孩童样望着 望着 心中总想去追逐 那隐蔽的轮月 那隐蔽的旭日 那远方的天地 那心中的伊甸园 几时 又乌云闪现 挡住天边欲出的旭日 也许 带有些许的彷徨 仍想用她稚嫩的手 拂去那片灰色...
诗歌丨成熟的爱是甜蜜的(诗歌三首)
★连心树 一棵连心树 种在梦乡 三十个年轮 纯朴而坚强 心血和爱情 是年轮的元素 病人和牧场 谱成五线谱 采蜜的蜂 南归的燕 是跳动的音符 椰风把我们从校门 送到穗都 后来 我们手捧英雄花 一起种连心树 三十年 风雨兼程 树吉祥高大 站在...
散文丨给30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外一篇)
亲爱的自己: 你好! 30年后的自己,你好吗?现在的城市是不是非常干净?城市里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那时有没有时光机器?如果有,能不能帮我送过来一些我这里没有的东西,我想看看现在的科技。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吗?你当上米其林厨师了吗?如果...
散文丨我的植物世界
我的世界里,有很多花花草草。哦,还有树。不论过去屈原佩誉“香草美人”,还是现在所谓“花花公子”,我一直认为我不是这两种类型的人。我喜欢欣赏一座城的园林绿化和景观布置,我不知道在此之中是否懂得了一些科学知识。于此,我将回顾我似有似无的植物世界...
散文丨春日重访桃花驿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蛰伏一季的人们,熬过数九寒天,终于盼来了春天。性急些的人,按捺不住,豪气地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服,带上老人、孩子,宠物小狗也不落下,倾巢而动,走出户外舒展舒展,去乡村郊野,踏青寻春,看草长莺飞,柳绿桃红,...
散文丨这里是文城吗
《文城》封面是张晓刚画作《失忆与记忆:男人》,内容是一个人的一只眼睛眼含泪水,面庞上带有痕迹,可能这种痛苦已留下深深的伤痕,永远无法消去。能够从封面中寻找一些线索,可能又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一、懵懂—若如初见 余华此次主人公的名字为...
小说丨寻风起
午后的两个小时,向来是白日里最安静的时刻。校园里的人们陷入餍足后的倦怠。正午的阳光普照,落到静立的树木上,被树叶反射出粼粼的光。站在四周的安静里,看着那些树叶晃啊、晃啊,头脑便有些昏昏的。 可是周围并没有风。晃不动树叶,也撼动不了四周的沉静...
小说丨墙
父母分开了,那年她5岁。 自从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她就没听过关于父亲的任何好话。离婚一定是这个男人的责任,她始终这样认为。 “可怜虫,可怜虫,没爹的孩子是可怜虫……”社区里的孩子们手拉着手把她围在中间,绕着她转。自始至终,她神情淡漠,一声不...
文学评论丨于荒芜中探寻生命意义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散文名篇,在这篇一万三千字的作品中,史铁生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发人深省的哲思,围绕着“对生命的感悟、沉思和重新发现”这一核心观念,集中展现了他过往十五年的复杂的生命体悟。他在艰难的自我剖析与诠释中,突破了个...
文学评论丨《楚辞》动物考
屈原作品集《楚辞》中用到的植物意象和动物意象是非常丰富的,其写作时用到的象征手法很多成为后世的文化传统。本文对《楚辞》中出现的动物进行了統计和考察,通过统计出现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又将《楚辞》中出现的动物大致分为飞禽、走兽、鱼鳖、虫豸四类进行...
文学评论丨论芥川龙之介的“诗性精神”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1912—1926)时期的著名作家,晚年曾与谷崎润一郎(1886—1965)就“小说情节”问题展开过一场论争。在这场论争当中,谷崎润一郎极力主张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认为“凡在文学世界里,最为...
文学评论丨论鲁迅在儿童文学实践中呈现的儿童观
20世纪初,鲁迅在其有关儿童的文学创作、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评论等儿童文学实践活动中对儿童问题做了许多论述,现当代的学者们关注到了鲁迅的儿童观,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目前研究者们对鲁迅的儿童观主要有几...
文学评论丨《无声告白》中餐桌上的女性异质伦理观
伍琦诗是一位80后,新兴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她是第二代香港移民到美国的华裔。父母都是香港第一代移民,父亲是美国航天局的一名物理学家,母亲是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一位化学老师。出生在高知家庭的伍琦诗,从小就热爱读书,高中毕业后考入哈佛大学,在密歇根...
文学评论丨《维清》诗旨考辨
《维清》诗旨历来有所争议,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以孔疏为代表,认为此诗作于成王时,诗人睹“象舞”而怀文王五伐,故作诗以“颂文王之法”;以朱熹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以祭祀文王,然诗中未提及“象舞”,故疑小序有误;以方玉润为代表,认为此诗用于祭祀文王...
文学评论丨评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篇幅不多,但是这短短的几章内容却给读者呈现了栩栩如生的形象。作为农村妇女,她说话粗俗、行为不雅,多年的生活阅历使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在贾府与众人交际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她能够洞察人心、幽默风趣,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喜欢。...
文学评论丨浅析《儒林外史》中“痰”的象征意蕴
《儒林外史》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儒林中知识分子的神情百态,作者“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揭露了功名富贵败坏世风以及对人性的异化,借“痰”字表现了儒林士子特有的两种气质,一是“痰迷心窍”,即“疯”症,二是“痰气”,即“佯狂玩世”。“痰”症的实质是儒...
文学评论丨生命意识与李白之纵酒及饮酒诗窥探
李白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无论独酌还是聚饮,饮酒已经成了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李白众多的作品中,饮酒诗颇多。分析李白的纵酒可知,李白主要就是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暂时忘却仕途坎坷、抱负与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心情,其生命价值与意义无法体现。其中也有通过...
文学评论丨“虚静”说与“消极能力”说之比较
“虚静”说和“消极能力”说是中西方两个比较相似的诗学概念,本文通过探究“虚静”说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消极能力”说的内涵,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展开探讨。 一、“虚静”说之内涵 “虚静”一词在中国古代既有哲学内蕴,又有美学内涵,最早出现在哲学领...
文学评论丨新出土《急就篇》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急就篇》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创作出来,但随着文字、书法、书写材料、地理、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其章节内容和文字书写形态也产生很多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出了时代、地域的书写风貌和书写特征,高昌本、楼兰本《急就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楼兰地区和高昌...
文学评论丨赏析德国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大悲欢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人物永远是作品最为关键的创作元素,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作者也会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人物。相较于社会中的大人物,处于社会边缘与底层的小人物往往更难描摹和刻画。德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很多刻画小...
文学评论丨严肃与自由:苏珊·桑塔格文学评论分析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欧式知识分子之一,她的欧洲式思想完全来源于其犹太人的身份背景。苏珊·桑塔格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她先后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剧本。她创作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被约翰...
文学评论丨试论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思想及其表现
动画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就尝试捕捉动作。国产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辉煌的美术片时代、复兴时期的白银时代后,国产动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逐步低龄化,再加上国外动画已经成熟,对国产动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文学评论丨从《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双性同体意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后随父亲工作调度来到英国伦敦。后几经波折,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使她失去了中产阶级生活特权,凯瑟琳也正式开启文学创作之旅。受苏俄文化影响,凯瑟琳的笔法近似俄国作家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于苏俄文化的痴...
文学评论丨由《会饮篇》引发的对爱情本质的思考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涉及政治、法律、教育等诸多领域。《会饮篇》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集中表達了柏拉图的爱情观,其对爱情本质的思考或许会给生活在当下物欲横流社会中的人们以新的启发。 《会饮篇》中的对话发生在...
文学评论丨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
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形式,这种具有极强的情感表达张力的文学传统几乎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英美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当今的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已然成为英美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可以很好...
文学评论丨孤寂而凄美的人生
戈麦是一位不被世人所熟知的诗人,他虽长期被“埋没”,但并不证明他的诗歌也是平庸之作,相反,这位把诗歌作为“语言的利斧”的诗人,生前一直致力于诗歌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他的诗歌也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语言素养。1991年9月24日,年仅24岁的...
文学评论丨原型批评视域下包法利夫人自杀原因解读
强烈的违反道德伦理的欲望是艾玛与罗道耳弗和赖昂幽会的根本原因。罗道耳弗与艾玛的情谊建立之初,为了俘获艾玛的芳心,罗道耳弗曾找借口把她带到一个静谧的森林里骑马。一开始,罗道耳弗主动向艾玛献殷勤时,艾玛试图克制自己的欲望,“无情地”将其推开。但...
文学评论丨吉本芭娜娜《甘露》中的新家庭书写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现代作家,以“治愈系”写作和对现代都市年轻人内心世界的纤细描写而受到海内外大量读者的欢迎,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日本掀起一股“吉本芭娜娜热潮”。由于受到浓厚的外来文化影响加上特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吉本芭娜娜的写作透露出强烈的后现...
文学评论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陌生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纽约长岛作为故事背景,一经出版后,便对整个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作者菲茨杰拉德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运用了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同时,以第一人称内聚焦进行叙事,给读者...
文学评论丨《伊索寓言》及其狐狸形象解读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故事集,其中大部分故事来源于民间。此书共三百五十七篇,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倾向各异,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古希腊、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关于此书的作者,说法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此书并...
文学评论丨劳伦斯《公主》的生态女性主义探讨
20世纪7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发展处于高潮时期,是相对独立的思想流派,充分地将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进行融合,主要关注的是在父权制统治下,对女性所进行的统治和对自然统治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该种主义主张关注自然和女性特质的言行,消除所持有的无视态度。...
文学评论丨沈从文湘西散文的艺术性赏析
沈从文先生生活在湘西地区的高山密林与青山秀水之间,独特的社会风俗成为他创作的起点。在自然与人文的高度和谐之下,沈从文先生孕育了自己的文化情感,在其散文作品中,湘西地区的文化风貌与风土人情随处可见,在营造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同时,其希望借文字...
文学评论丨阐释学视域下文学文本的音乐剧改编研究
文学文本与音乐剧作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又有着相依相生的互动关系:文学文本是音乐剧改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文学文本的音乐剧改编,又给予文本一种全新的阐释形式及表达效果。以法国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1868—...
文学评论丨结合《金锁记》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在战火纷繁中成长起来的伟大天才,以其才情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总蕴藏着挥之不去的悲凉,笼罩着悲剧的氛围。扭曲的人生和苍凉的意境似乎成为张爱玲小说的标志。张爱玲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众多,本文结合《金锁记》中曹七巧...
文学评论丨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现代女性意识
鲁迅的作品《伤逝》与亦舒的作品《我的前半生》均将笔触聚焦于女性意识,前者塑造了一个大胆冲破封建枷锁、拥抱自由爱情的“子君”形象,这个“子君”具有女性反抗意识,追求自身个性解放,却在平淡的同居生活后磨平了一切特征,惨遭抛弃后不久便结束了生命;...
文学评论丨长歌当哭
搁置画笔至今已一年有余,心中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美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起初郁闷不得其所,总想回到过去进行绘画创作、一抒胸臆之快活日子。甚至每每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人生道路,因而总是口中念着古籍,心里想着画笔,身在曹营心在汉。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学...
文学评论丨自由的灵魂冒险者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存在,他吸收了中西方印象批评的共同之处,在文学的世界中,看透了人生的凉薄与困境,表达了自己对当时一批作家及其作品的判断,体现着“咀华”式批评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作为批评家的深刻意义与独特思...
文学评论丨浅析《孔乙己》中的第一人称外视角及其意义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自己的这些早期代表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在某种程度上...
文学评论丨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李碧华在自己的小说中,以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体现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关注。在她的笔下,女性面对情感往往是真诚的、开放的,而男性在谈论英雄气概、兄弟情义的时候往往十分正义凛然,而谈到儿女之事,却一个个都做了懦夫,以致女性一直生活在背叛之中,游荡于...
文学评论丨文珍笔下的“城与人”
本文从80后作家这一群体入手,分析文珍的写作背景,并主要以文珍的小说为例,阐释人与城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城市给人的压迫,以及面对城市时人们的无措与心酸、焦灼与压抑,从而揭示一代青年人在面对繁华的大都市时那种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精神困境。 ...
文学评论丨沈从文作品中“说 听”故事场结构新探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一生共著有70~80部小说,其文学作品在国内广泛流传,甚至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传播。究其原因,沈从文的叙事文本对中国传统的“说/听”故事场情节结构的借鉴、改造、升华,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往,研究沈从...
文学评论丨木心诗歌中的“情”与“恨”
木心是近年来颇受文坛关注的当代作家,其文学高产时期正值晚年游历海外的阶段。这样一位画作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画家在本世纪之初以文学家的身份横空出世,随之受到许多“文艺青年”的追捧。他们将木心碎片式的具有敏感才思或人生智慧的话语奉为圭臬,引...
文学评论丨萧红作品中女性悲剧主义解析
萧红,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这形成了她看待生活的独特角度和方式,这也是萧红文学作品中悲剧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晚期巅峰代表作,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分析萧红个人悲剧意识的成因以及本文中典型女性的人生轨迹...
文学评论丨张悦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比较
张悦然是80后新生代作家,她十四岁开始发表小说,可谓天赋异禀。从2003年至今,她的小说经历了十七年的变化。张悦然2015年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第一部小说《葵花走失在1890》(2003)就是莫言作序。她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通过奇幻...
文学评论丨落入尘网中
《奔月》篇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最能体现神话世俗化的创作,它取材于上古神话“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等,褪去了神话的瑰丽色彩,弥漫着孤愤颓暗的情调。《奔月》篇中,“羿”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鲁迅先生重新解读,重点写了他的平庸、困顿与琐碎。让凡...
文学评论丨余秀华《我爱你》的意象解析
“意象”是寄予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在现代诗人余秀华的《我爱你》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诗人在这些田园风格的“象”中,寄托了许多隐含了的“象”。文章将结合诗人余秀华的意象使用手法与创作背景,解读分析这些意象背后的生动情感,共赏诗歌之美。 一 从...
文学评论丨红豆总相思,欲语泪先流
宗璞的《红豆》写于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之后,也可以称作中国文学的“解冻”时期。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写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鼓励文学要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突破教条主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在这一时期,首先突...
文学评论丨爱就是命运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
文学评论丨《再别康桥》绘画美的解析及审美探索
鉴赏文学作品要求我们有积极的、主动的审美投入,在对文本进行分析时不只是理性分析,还应该有一种审美的体验,以达到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目的。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富丽唯美的辞藻、细腻浪漫的情感,吸引着读者审美的眼光。《再別康桥》作为新...
文学评论丨“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
穆旦,原名查良铮,借用杜运燮的话来说,穆旦“是第一流的诗才,也是第一流的诗人”。穆旦虽然只给我们留下了约154首诗歌,但有趣而令人惊叹的是,他有“双重”的诗歌创作,那就是诗人“穆旦”创作的诗和诗译家“查良铮”翻译的外国诗歌。本文想要重点探讨...
文学评论丨《京华烟云》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传译
林语堂读书时喜欢富家女陈锦瑞,却因门不当户不对,未与之喜结连理。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通过姚、曾、尤、牛四个家族子女的婚姻,尤以姚木兰的命运为例,传达了自身的婚姻理念,传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观,有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本文就《京华烟...
文学评论丨试析儒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不但可引导人们修养身心,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标尺。这类思想在当时和现代社会以文学作品作为载体来体现,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而形成社会上影响深远的文化,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文学评论丨李惠善的短篇小说《炳宰家的晾衣绳》人物分析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主流文坛掀起新写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主流文坛动向比较敏感的李惠善是最早将新写实主义引入中国朝鲜族小说界的作者之一。她的中篇小说《局内人》就是朝鲜族小说界最早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之一。改革开放后,李惠善作为女性作家较...
文学评论丨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述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流苏和柳原的情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铸成的,时代成就了流苏,流苏也成就了柳原,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一、《倾城之恋》内容简介 白流苏是来自上海的白家小姐,...
文学评论丨浅论《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关汉卿所创作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不仅仅是元代这一时期杂剧最负盛名的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具有特色的悲剧性戏剧。王国维对该剧就曾经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乃出于其...
文学评论丨红娘的“心计”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希冀,设置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成就美好结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男女主人公的协助者—红娘。红娘不仅是崔莺莺的侍婢,也是崔、张爱情的“军师”。《西厢记》中红娘绝不只是“红...
文学评论丨电影《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解读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被称作“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动作科幻片”,导演通过一个物理时间概念的梦转换成为一个时空上都没有尽头的悠长梦境并借助镜头记录下来,使得观众在梦境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另外,影片中各种悬念的设置,使得许多观众看不太懂,尽管如此,...
文学评论丨论《伤逝》的反讽艺术
鲁迅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反讽艺术特征。小说《伤逝》作为鲁迅小说歧义最多的一篇,同样也是如此。《伤逝》作于1925年10月21日。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而这次演讲,在不知不觉中已和《伤逝》形成了某种程...
文学评论丨《山海经》中异兽形象在动画角色中的传承与应用探究
随着近年来中国动画的逐渐崛起,我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道路。通过近年来的动画电影,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神怪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动画电影的一些案例,阐述了《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在动画角色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说明了传承民...
文学评论丨《妖猫传》:奇幻叙事下的批判反思
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是继2005年的电影《无极》后的又一部奇幻题材。这部电影通过妖猫杀人和杨贵妃之死明暗两条线索,构筑了悬疑色彩浓厚的奇幻叙事,同时电影前后两部分在叙事上呈现出明显的割裂感,笔者认为这恰巧类似于中国古典文学宋词的上下两阕,...
文学评论丨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看《我和我的家乡》影视翻译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24)影视作品融合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个模态元素,因而在分析字幕翻译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
文学评论丨女性身份认同矛盾及出路:以《82年生的金智英》为例
随着人们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关注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影视市场中关于女性视角和形象的表现逐渐增多,旨在通过作品激发女性对自我的审视、内省,表达男女平权的诉求,呼吁女性勇敢追求自由和应有權利,《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现实生...
文学评论丨女性的悲惨世界
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苏珊·格拉斯贝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美国戏剧传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评论家肯定其说:“格拉斯贝尔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剧作家,她的作品数量有...
文学评论丨论莎士比亚戏剧与曹禺戏剧的深层关联
莎士比亚作为人类戏剧史上杰出的艺术大师,其戏剧作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不属于某一个时代,而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在中国,曹禺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美誉,他创作了《雷雨》《北京人》《原野》《如初》《家》等优秀作品...
文学评论丨王家卫电影的美学研究
王家卫电影无论从电影技法、表达方式还是主题思想方面都凸显出自己独特的特色,他的影片带有强烈的作者标签,从美学的角度、在电影视听层面去研究王家卫电影,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站在电影大师的角度去深入分析研究,同样是展示艺术之美的精彩历程。 一、窥...
文学评论丨电影《梅兰芳》的叙事手法研究
在当下这个娱乐多元化的时代,想要区分一部影片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非常难。在娱乐化与商业化的潮流下,我国国产电影的步履艰难,而文艺片在表现力与创新力上则是不断前进的。陈凯歌导演将影片《梅兰芳》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满足了观...
文学评论丨电影《送我上青云》中本我的显露与自我的追寻
弗洛伊德的《自我与本我》中提到,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完整的人格,其中“自我”是主体意识的存在和觉醒,作用于主体自身和其所在的环境,是人格的执行者,对主体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
文学评论丨《离婚》中爱姑形象的复杂性分析
鲁迅于1925年创作了启蒙小说《离婚》,其中大胆泼辣的爱姑使人印象深刻,她不同于《祝福》中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也不同于《伤逝》中的知识女性子君,爱姑为了离婚,与丈夫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对抗。在离婚的过程中,爱姑进行了一场不彻底、不自觉的反抗。爱姑...
文学评论丨苏轼词中的“醒醉”心态与其禅宗思想
苏轼对自身醒醉心态的定义最初见于其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的作品《和陶饮酒二十首》:“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并且苏轼还生动地表达了这种饮酒心态下的心境感受:“终日欢不足而适有...
文学评论丨新批评理论视域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张力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所写的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语言瑰丽,想象奇特,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间无数文人对其进行分析和评论,但却少有从新批评的视域去解读其文本和思想的张力。本文即以新批评的视域对这一经典诗作进行初步分析,力图将...
文学评论丨《鸡蛋的眼泪》中的狂欢化叙述
《鸡蛋的眼泪》通过寓言甚至童话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人畜共存的现实世界,“《鸡蛋的眼泪》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成年人的童话’。这个‘成年人的童话’已经完全变幻了原有的色彩和情调”。在这篇“成年人的童话中”,有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
文学评论丨魏晋志怪小说时空交错情节研究
时空交错是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情节模式,通过奇特的方式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交错的时空引发主人公的奇遇,给予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 一、时空交错故事的类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早已出现含有时空交错情节的故事。这类故事通过多...
文学评论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像许多进步的年轻人一样,他的思想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的行为却与主流文化不一致,难以融入现实世界。 一、霍尔顿的积极性格 霍尔顿满嘴脏话,在老师和家长看来,他从来不是个好孩子。但霍尔...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青年文学家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24.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青年文学家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青年文学家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