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古代读书人的向往成为“文正”公

阅读时代 刘金祥

唐代以来,有一个比较奇特的文化现象。文人入仕且官居高位后,大都期冀被皇帝赐封一个谥号——“文正”。但是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这个谥号把持得非常严格,轻易不许人。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博得“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都是当时朝廷高度认可和文人交相赞誉的国之重臣。历宋、元、明、清四朝,共有26位股肱之臣获赠“文正”谥号这一盛誉,其中宋代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9人,元代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等5人,明代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4人,清代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8人。(剩余1535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3.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古代读书人的向往成为“文正”公
文章价格3.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古代读书人的向往成为“文正”公

文章价格:3.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古代读书人的向往成为“文正”公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