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

西部学刊 龙立恒

摘要:1979年11月爆发的伊朗人质危机,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了对伊朗施压促成人质危机解决,卡特政府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中国是重点争取的对象。卡特政府希望中国发挥影响力,促成伊朗释放被扣押的人质;希望中国支持联合国制裁伊朗,协同应对苏联的扩张。为此卡特政府在贸易、科技等多个方面放宽对中国的限制,派出重量级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对中国进行访问,一方面争取中国在解决人质问题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试图与中国在更广泛的范围实现进一步的合作。(剩余7172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5.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
文章价格5.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

文章价格:5.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伊朗人质危机背景下的中美合作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