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从电影《铃芽之旅》看新海诚的“物哀”美学

参花(中) 昌青青

物哀美学作为日本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文化,展现出细腻的一面。所谓“哀”并非哀伤,而是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珍惜与释怀。《铃芽之旅》作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最新作,尽管以“地震”为主题,着眼点却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们如何面对并摆脱痛苦。物哀审美作为日本特色的审美文化,也在这部影片集中体现。

一、爱与救赎的主题体现

《铃芽之旅》作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结局篇,以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17岁少女铃芽遇见一位为了寻找“门”而踏上旅途的青年草太,追随草太的脚步,铃芽来到山上的一片废墟,在这里有一扇古老的门,仿佛是坍塌中留存的唯一遗迹,铃芽情不自禁地打开了那扇门,随后,日本各地的门开始一扇一扇地被打开,而被打开的门必须被关上,否则灾祸就会从门的那一边降临,在神秘之门的引导下,铃芽走上了关门的旅途。(剩余4269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4.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从电影《铃芽之旅》看新海诚的“物哀”美学
文章价格4.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从电影《铃芽之旅》看新海诚的“物哀”美学

文章价格:4.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从电影《铃芽之旅》看新海诚的“物哀”美学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