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新精神分析视角下对张爱玲短篇小说《心经》的阐释
三角洲 陶然
张爱玲自称“晦涩”的短篇小说《心经》相关研究多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尤其是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解读最为普遍。然而,弗氏在女性心理上的短板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运用少有人使用的阿琳·克莱默·理查兹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针对《心经》中的“恋父情结”和母女关系给予女性主义视角的阐释,幼女心智下的生殖器焦虑、创伤防御机制下对施暴者父亲的认同、女性主体性贬抑状态下小寒对母亲的“去认同”是女主人公恋父情结的三大原因。(剩余46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