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寄意于象征与写实之间

——略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 南方文坛 邵宁宁 王宇坤

一、从神话到现实:

近代中国海洋认知的文学发生

文学表现离不开人的经验与想象。中华民族从历史发展看,首先是个大陆民族,其早期生活与海洋的关系,远不如与土地那样紧密,其有关海洋的经验与想象,自然也不像有关山水田园的那样丰富多彩。有关海洋的表现,不是眺望的便是冥想的,其落脚点总在大陆。无论是《周易》中“鸿渐于陆”的意象,还是《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神话,《庄子》中北溟、鲲鹏、尾闾的奇思,乃至战国秦汉以降各种杂史小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扶桑传说,大海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洋面的浩渺无垠、幽邃神秘,就是由隐现其中的海岛所激发的神仙洞府或乐园想象①,以及士大夫文人间或流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甚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向往。(剩余12450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6.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寄意于象征与写实之间
文章价格6.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寄意于象征与写实之间

文章价格:6.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寄意于象征与写实之间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