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

领导文萃 北辰

每每想起《三国演义》中那些言语交锋的名场面,心中总会响起向智慧和说话艺术致敬的激烈掌声:诸葛亮舌战群儒、曹操煮酒论英雄、武乡侯骂死王朗、定三分隆中决策……你来我往,好不畅快。

那么问题来了,山东人诸葛亮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该如何辩论?河北人刘备和安徽人曹操怎么共论天下英雄?甘肃人董卓和内蒙古人吕布竟然吵得起架来?

三国时期的通用语言:洛语

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三国时期也有“工作语言”。(剩余1422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3.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
文章价格3.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

文章价格:3.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各地群儒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