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伦理选择视阈下《消失的爱人》:身份错位与自我救赎

今古文创 汪贝

【摘要】《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当代作家吉利安·弗林的第三部小说,被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改编成电影,进一步提高了其文学影响力。在爱人消失和寻找爱人的序幕中,小说逐渐摘掉男女主人公“完美”夫妻的面具。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审视男主人公尼克历经伦理失责的挣扎到完成自我救赎的心理过程发现:尼克作为一个独立的斯芬克斯因子,是“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矛盾集合体,在其伦理选择中凸显出“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交互影响。(剩余5753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4.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伦理选择视阈下《消失的爱人》:身份错位与自我救赎
文章价格4.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伦理选择视阈下《消失的爱人》:身份错位与自我救赎

文章价格:4.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伦理选择视阈下《消失的爱人》:身份错位与自我救赎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