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隐逸视角下的《桃花源的故事》:绘本的心理补偿探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郭瑾 方胜

摘 要:隐逸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刻的生活哲学,强调内心世界,倡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隐逸绘本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媒介,不仅限于寓教于乐,还可推动读者深入探索内心世界、寻求心灵慰藉和启示。以蔡皋绘本作品《桃花源的故事》为研究对象,从隐逸视角探讨其对读者心理的影响和心灵疗愈的潜力,并从作品源头、文本题材、视觉表现、意识追求等方面探索当代绘本创作的方式方法。(剩余10576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6.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隐逸视角下的《桃花源的故事》:绘本的心理补偿探析
文章价格6.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隐逸视角下的《桃花源的故事》:绘本的心理补偿探析

文章价格:6.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隐逸视角下的《桃花源的故事》:绘本的心理补偿探析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