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页 首页

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解读 小学教学·语文版 罗才军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的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习俗,其中的“望月”表明作者望月有感,借着月亮寄托情思。在中国,从古至今,借月亮表达情思的诗词有很多。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么,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思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剩余1785字)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3.00

文章会员,6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立即开通

  • 购买文章
  • 关闭
确定购买:
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文章价格3.00
  • 取消
  • 余额不足
  • 关闭
您的当前余额不足,是否去充值?
当前余额为:0.00
  • 取消
购买文章:

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文章价格:3.00 元
您的余额:21.00元,余额支付》
阅读文章:

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

剩余阅读数:0

阅读有效期:0001-1-1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确定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