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你这一年的收入算什么水平?

经济低迷,行业不景气,你的薪酬涨幅如何?职业投入产出比还算满意吗?在我们的调查中找找自己的位置,也看看未来一年的挣钱指南。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许多行业和身处其中的公司人来说,可能都是略显艰难的一年。如果你在这一年里并没有获得满意的薪酬增长,也可以对自己宽容一些。

这是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跌至15年来的谷底,与之相对应,薪酬涨幅也像大环境一样触底了。一份来自中智人力资本调研与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总体薪酬增长率近年来首次跌到8.0%,其中商业地产、机械制造、快递物流等多个行业的薪酬涨幅数据都比较令人“忧伤”。中智对这种情况的解读是:“由于整体的经济环境相对趋稳,同时中国企业的薪酬已过了快速增长时代。”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的薪酬涨幅都将长期维持这种微涨的状态。

这个结论其实也印证了我们去年此时在福利大调查的封面报道中对2015年的预测:涨薪变慢了。今年我们的调查继续。这是《第一财经周刊》自2008年创刊以来第8次的公司人薪酬福利大调查。如果说中智的报告像是一份宏观总结,那从我们这份更具体的微观调查中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今年一共有来自16个行业的1640位公司人参与了我们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公司人涨薪幅度低于10%。这其中,33.23%的公司人总算还涨了工资,尽管有的可能并没跑赢GDP,另外还有超过25%的公司人经历的则是一个或者没加薪或者甚至还降薪的“悲催”的2015年。

邓伟2015年的工资涨幅就没有跑赢GDP。他供职于一家韩法合资的化工企业,除了升职这样的特殊情况,公司每年给员工的加薪通常都会紧扣GDP并略高一点,但今年,他的薪酬涨幅第一次输给了GDP。年初时他曾经估计自己能有10%的涨薪,结果最终的涨薪幅度只有5%,“1000元都不到。”进入2016年,他觉得情况依然不会乐观。

邓伟所在的公司处于制造业的上游,他在公司里担任的是塑料制品的销售工作,客户主要集中在汽车生产和家电制造业领域。但整个2015年,这两个行业的生产环境都不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5年6月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的产销量环比、同比再次双双下降。

对于邓伟来说,这一现象的连锁反应就是他所负责的塑料原料的需求明显减少。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在家电行业,2014年就开始出现的小家电厂关停潮让邓伟在2015年还能感觉到客户数量的明显减少。后来,他在一本名为《电器》的行业内刊中了解到,整个2015年,在小家电厂聚集地之一的宁波慈溪,关停的企业甚至达到了1/3。发生在那里的动荡直接影响到了邓伟的业绩。

糟糕的市场行情让他的加班开始变多,但是由于企业比较流行加班文化,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加班费回报。同时,由于工作还涉及贸易环节,邓伟的公司在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上也吃了不少苦头。“一开始进口关税很好,每吨的利润大概有几百元。但是汇率一波动,清关时的实际利润率会比一开始预测的有很大下降,贸易行业很多其实都是亏损的。”邓伟说。

“2015年,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薪酬涨幅可能都没有跑赢GDP。”中智人力资本调研中心副总经理庞丽敏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除了市场需求的连锁减少和投资增速下降,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原因之一。而在处于产业上游的化工行业中,有不少企业都受到了波及,邓伟的故事应该很普遍。

行业普遍不景气,加薪也比以前更难,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好像也都是悲观预期,那对公司人来说,还有更坏的消息吗?

坏消息是,饶是如此,你还是比过去几年感到更累了。在我们的调查中,33.96%的人确认了这一点,还有19.51%的人甚至感觉到2016年“压力山大”。这通常容易理解,在艰难的年景,公司通常会控制人员及预算,并且想方设法压缩成本,这会要求你付出更多,也会让你感觉比以往更累。

好消息则是,我们还是在这次年度薪酬调查中看到了乐观的一面:尽管工作辛苦压力大,47.87%的公司人仍认为自己在这一年的付出小有回报,更有28.17%表示过去一年在职业成长上“收获很大”。

公司人一年的投入产出比是我们在今年的调查中着重想找到的答案。我们在问卷中把经济收入(年薪)和职业成长收获(技能、经验、资源等)算做是公司人工作一年的所得,把自我感觉的辛劳与否算做付出,再按各自权重赋值计算,最后得出了所有参与调查的1640个公司人在这一维度上的分布趋势——这是一个正态分布图(见本页左上图),但我们仍然能看到占据主流的公司人群体在2016年都有还算满意的收获,尽管大环境艰难。

在中粮大悦城地产北京公司工作的张黎是一个非常励志的真实个案——2015年,他挑战了一个同事们都不愿意接手的地产项目,最终他的成绩不错,也因此获得了晋升,title从祥云小镇这个项目的副总变成了总经理。

而且在中粮的8年里,从最初的招商助理到现在的大悦城地产北京公司商业管理部总监,张黎的职业成长速度几乎是每一到两年一个台阶。他的办法是接手那些有挑战、有风险的项目,用“小步快跑”的办法去争取更高的职务,以及更高的薪酬增长。“有些东西,你觉得它是个机会,现在又处于一个低位,别人不敢尝试,或者别人在犹豫的时候,你稍微坚定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那很多事就能落到你头上了。”张黎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