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的个性和信仰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明代作家吴承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基本上反映的是远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世界。如果仅凭直觉体验,则很难从中读出现实内容。鲁迅在1924年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就谈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因为《西游记》上所讲的都是妖怪,我们看了,但觉好玩,所谓忘怀得失,独存鉴赏了。”

五四以前,关于《西游记》的宗旨,虽议论纷纷,但大体也不过是“劝学”“谈禅”“讲道”之类,由于作者笔调幽默、滑稽,因此对这些宗旨,读者也是“无所容心”的。(剩余103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