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海子诗歌的文化审美

王靖宇
  
海风
2020年4期

海子在中国诗坛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因为他开创了“麦田”风格这样极具现代诗歌审美独特性的意象,更加由于他年仅25岁就选择卧轨自杀,在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抹传奇色彩。20世纪80年代,海子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王国”,在当时所盛行的朦胧诗派基础上进行了一种新诗潮的引导,并且获得了众多读者的追捧,从现今中国诗坛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海子称作是一位“天才诗人”并不为过。

在海子的诗歌当中,流淌着一条与自然意象水乳交融的潺潺溪流。海子真正开始在期刊上发表诗歌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创造了流传后世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中海子得以释放自己。在海子的诗歌当中大量出现“麦地”“溪流”“月亮”“太阳”“村庄”等和谐的自然景象以及人文景象,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如同沐浴春风。但同时,海子作品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以及思想内核又并非是“田园牧歌”风格或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静怡。

个体与自然意象之间的关系

在海子的诗歌当中,很大一部分都表现了个体与自然意象之间的关系。在描述自然意象的时候,往往是一次群体化的意象展示,仰望天空是需要有坚实厚重的大地可以踩在脚下,自然中不存在绝对单一的意象。而相对于自然来说,个体又是极为渺小的,个体所探索的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自然意象,而是一个自然意象群体,但同时,想要对自然意象群体进行了解首先应该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在百花丛中寻找一个开的同样鲜艳而实际上却又与其它花朵有所区别的花朵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海子的诗歌中,对个体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无处不在,在《我,以及其他的证人》当中,从“故乡的星和羊群”“在空旷的土地上,发现一枚植物”“我和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我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等诗句可以看出,海子对个体与自然关系的探索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用个体的感知能力来寻找自然意象群体中的切入点,而是让自己置身于整个自然意象体系之中,不必寻找到“与其它花朵不同的另一束花朵”,这也是海子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超脱意义的崇高之美。写下“在空旷的土地上,发现一枚植物”这样的诗句,这与通常意义上人们对于事物的常规理解存在一定的出入,人们在生活当中几乎很少会形容“一枚植物”,这种修辞方式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但是与文学的基本意识相符合,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文学即人学”的基本定律,“一枚植物”这种数量计词的应用,更加凸显了个体的存在对于自然意象群体的意义,个体与自然意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佐证的,不存在个体的渺小、无助、空乏,也就不存在自然的广博、内敛、丰盈。“一枚”与“一支”相比较,前者显得孤立、坚强,而后者给人的第一感觉则是柔弱。这种在语感以及语境上的差异可以看出,海子当时的内心虽然孤寂,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悲伤,更加没有向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惧低头,而是以坚韧的意志来充实当时孤寂的内心。“一枚”在诗句语境当中的运用大有“白茫茫厚地高天”的萧瑟之感,这也是海子诗句中独特审美理念的体现。

诗意语言风格的永恒性

在“我和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我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这样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海子惯用的诗歌语言表述风格,即在诗歌的中间部分或者是结尾部分应用两句结构相同、意境相靠近或者相背离的、格律相同的诗句,这样应用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加清晰的表达对于同一事物的双面性认知,同时也可以使整首诗的语言结构更加紧凑,在诗篇中间进行应用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渲染意境的作用,而在一首诗的末尾进行应用又可以起到总结、扣题的作用。这样的句式结构在海子诗歌中有较为频繁的应用,例如在《新娘》中有“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在《黑风》中有“没必要痛苦地提起他们,没必要忧伤地记住他们”;在《活在珍贵的人间》中有“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这几句诗都是出现在诗篇的末尾处,起到了对整首诗意境氛围总结的作用,同时也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怀念、眷恋;一种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诗意感觉。这样的诗句语言可以穿越时间,给读者带来一种历久弥新的感动以及享受。诗意语言本身具有一种永恒之美,在这种美感尚未经过时间考验之前,它是作为一种初始语言的美感而呈现在读者面前。海子的诗歌当中对于语言风格的把握具有高度统一性,尤其是在其集中发表诗篇的阶段,这是由高度审美统一性所驱动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海子诗句与当时读者的审美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从而形成了一种“诗歌美学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当中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每个读者也都获得了与作者同等的发言权以及体验权。

具有“先锋”意识的意象分析

海子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但是从海子诗歌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以及自然观念来看,与当时社会背景存在不相称的现象,这是一种与当时社会外在表现的分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茶,在经济开放的同时,人的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新的解放,人们从之前发表“我们”的观点开始转化为发表“我”的观点,这种改变也象征着社会的一次整体复苏,人文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明朗。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及中期,主要以朦胧诗派为代表的,并且开始逐渐呈现出由“现代倾向”彻底向“现代主义”转换的迹象,朦胧诗的创造强调“唯美主义”以及“象征主义”。海子的诗歌创作高峰期是1984年へ~1989年,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导了一代文艺青年对于诗歌意识的认知以及看法。在1989年的时候,海子卧轨自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也标志着海子的“诗歌王国”建设到此为止,今后再也不能为这座精神王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无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还是从现阶段中国的诗歌创作大背景来看,海子的诗歌创作都是具有“先锋”特质的,具有“超脱时代”以及“落后时代”的精神核心。海子诗歌在审美风格上所应用的是“先锋”手法,在意象体系的创设上又别具一格,无论是与传统的现代诗歌风格还是当时的朦胧诗派风格都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诗歌创作风格在借鉴了前人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同时,海子的诗歌往往具有较强的隐喻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亚洲铜》中的“鸟”“海水”“青草”等意象的隐喻。每种意象的应用往往都具有自身语境以及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亚洲铜》是一首大气磅礴却又富含象征意味的诗篇,在海子去世之后一直到今天,在文坛都有很高的评价,同时在大众和读者之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对于《亚洲铜》中所应用的意象本身来说,并不具备“隐”的意境,但是结合整首诗的语境以及语言风格可以看出,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意象的应用都绝非偶然。同时,这部作品中对于“白鸽子”“月亮”等意境的应用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当中,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古典章回小说,“月亮”这一自然景象的应用数不胜数,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背后所体现出的象征意义也存在很大区别,就本首诗而言,“月亮”的出现象征了希望、象征了新生,同时也象征了对逝去岁月以及历史的一种怀念,这也正好与诗篇中的另一意象“白鸽子”遥相呼应,“白鸽子”这一意象,在我国古典文学传统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尚且.没有成为有体系的象征,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所表现出的含义也是千差万别。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代来说,“白鸽子”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象征意义变得越来越鲜明,主要象征“和平”、“自由”。在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当中,诗歌意象与诗歌情趣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并且意象不会出现自我解构的情况,但是对于海子来说,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却断然拒绝以往的诗歌创作经验,开始另辟蹊径,并且取得了成功。在《亚洲铜》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意境都是鲜活的,象征的事物是具有高度审美统一性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展开诗歌创作是一次新的尝试,同时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次冒险,但是这是一次开创性的、有价值的冒险,从海子自身的诗歌创作成果来看,这种冒险是有意义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之下,像海子这样的诗歌创作方式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海子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在中国诗歌领域独树一帜。同时,海子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也有自身鲜明的主张,并不刻意为诗歌意境的表达范围设置底线以及顶峰,这也使得海子的诗歌更具有自由性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亚洲铜》中有“我们把在黑夜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要由你构成”,这使得《亚洲铜》这一首诗的意境、风格以及主题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

海子诗歌中的审美理念具有超前意识,超越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它所关注的是人对物、对自我以及对生命的解释以及探索,具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同时也彰显了独特的美学表现特性。总体来说,海子的诗歌是具有“先锋”特质的,是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也将具有未来审美价值。

(作者供职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