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思考

冉洪术
  
海风
2020年2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但受传统农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结合当地的一些经验做法,形成此调研思考。

一、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

近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清洁工程等全面落地,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但在贫困落后的山区地带,受经济、文化、地域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之路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如下:

(一)意识习惯改变缓慢

贫困山区多属于劳动输出之地,农村在家的多为不劳动力或者无劳动能力,加之40、50、60后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的老思想、老习惯、老毛病难以根除,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欠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时还存有抵触情绪。比如,走访中遇到一老大爷在焚烧(烧土灰),他说我们老一辈都是这样子的,对环境有啥子污染嘛,污染都是那些工厂企业城市人造成的。

(二)面子里子变化缓慢

贫困山区农村多为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良田熟地空置较多,杂草重生现象较为突出,加之经济薄弱,人为打造外围环境力度不够,“面子”缺乏吸引力。同时,在城镇快速发展道路上,60%以上的家庭在城镇上都有住房,因此农村老屋的“里子”就不愿多花钱花时间去改变。比如,某村山高坡陡,在家不到300人,改变“面子”投入太大不划算,改变“里子”不如到城里。

(三)生活污染处置缓慢

贫困山区农村住户集中地不够,吊散边远户仍存在不少,增大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置难度,如垃圾点的设置、垃圾物的运转、污水网的铺设、污水物的处理等等,使其投资运行力度非常大,在资金来源有限甚至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农村生活污染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存在。如此次走访的两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运行不到位,管理缺位较为突出,且村级污水处理厂在贫困山区的全覆盖率很低。

(四)养殖破坏修善缓慢

养殖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非常大,特别是养猪、养牛和养羊。调查发现,基本上各村都建有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养殖技术大多采用的是土办法,对粪污等污染物的处理粗矿、甚至是直排,还有那些无人问津的废旧养殖厂也很煞风景,这一道道的“亮丽风景线”对农村居住环境影响不可小视。曾驾车路过几个养殖场,开车窗气味难闻、羊屎牛粪随地见。

二、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较差,环境治理缓慢的现状,迫切需要调动好村民、企业、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好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主导作用,发挥好市场机制对环境治理的调节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重考虑: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居住的知行美

可以通过“四个一”活动,努力提升知行美。一是推“三个”行动,抓思想转变。抓好小学初中及幼儿园的教育引领,开展小手牵大手的“牵手行动”;抓好镇村社区干部的帮扶作用,开展大小院坝会的“座谈行动”;抓好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心灵洗涤的“喇叭行动”。二是树“四个”榜样,抓示范引领。抓单位企业、公职人员、社区干部、先进群众的榜样作用,以先美之行带领大家美美与共。三是提“三归三不三包”,抓责任落实。签订“三归三不三包”承诺书,(“三归”即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草归点,“三不”即不乱排污水、不露天焚烧、不乱用危害化学品,“三包”即农村居民包室内、包房前屋后、包责任田地林,集镇居民包门前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及设施。)让群众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四是行村民自治,抓规章制度。将“三归三不三包”纳入自然村的村规民约和街道社区的居民公约,设立“红黑榜”以及经济处罚措施等,用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让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明显提升,让“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明显提升。

(二)深挖村容村貌,提升居住的家乡美

可以实施“三增”方案,努力提升家乡美。一要增绿,树清新怡人的美丽风光。有规划性的实施荒山、荒坡、荒地绿化工程,把经果林、观赏树、美丽花统筹发展,提升空气的负氧离子数、提升群众的经济收入、提升住所的花香怡人。二要增彩,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村景。清除村内废弃老屋猪圈厕所、砖块杂物乱堆放和墙面乱贴乱画,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道路畅通、整洁、干净,实现道路清畅、秩序井然。三要增文,成高品质生活的美丽乡村。将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家训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文明新风等“人文元素”融入各村各社,深入挖掘身边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榜样和乡贤人物、家风典型,打造一个个乡土气息与现代活力兼具、个性特色与多元价值并存的高“颜值”高品质文明乡村。

(三)整治生活污染,提升居住的内在美

可以开展“三全”运动,努力提升内在美。一是生活垃圾全清理。可以按照“户到桶、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原则,以村庄内部积存垃圾、畜禽粪污堆、河道塘坝漂浮物作为清理重点,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清理村庄内积存垃圾,有效解决垃圾围村、围路、污染水面等问题。其中要加大垃圾户到桶的宣传引导和奖惩约束,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二是生活污水全处理。结合村(社区)的集散情况,做好改厕改厨工作,做到应改尽改、能改必改,实现厨厕之现代美,同时要加大污水集中处理投入,保证管网畅通无死角、运行处理无空档。三是发动群众全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组长、“五老”等示范作用,带领群众自己动手,自己搞整治;充分利用各村的能人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做到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要让曾经脏、乱、差的小家“变脸”,从而极大地提升居住的幸福感。

(四)规范养殖企业,提升居住的自然美

调研发现,再美的村落,只要有养殖的出现都不会受青睐。改变有三:一是要加大养殖业的规划度。可以以乡镇(街道)为板块,划定专门养殖区,保证养殖区范围1公里内不准有住户出现。二是要提升养殖业的科技化。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一流厂房,生态化、绿色化、技术化搞创新饲养,品牌化、连锁化、平台化销售,让乡村养殖成为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三是要落实排污者的责任感。推动养殖人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改变政府与企业“猫捉老鼠”的关系,达成谁损害谁担责的共识。

(五)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居住的持续美

可以推广“三定一整”机制,努力提升持续美。一是“定队伍”。成立镇级机关义务环卫整治队、镇级督查队、村级义务环卫整治队、村级日常保洁队、村级宣传监督队等“五支队伍”,其中村级队伍可以将低保户、五保户、建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等享受国家政策人员纳入,确保镇域公共区域环卫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定责任”。明确镇村组干部的具体责任并清单化,明确低保户、五保户、建卡贫困户等享受国家政策人员的义务参与责任,明确全体居住户要对照“三归三不三包”要求的本职责任。三是“定奖惩”。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奖惩制度,提高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比重,将每月督查结果与村(社区)工作经费挂钩;同时,推行群众积分奖励制,每月组织农户交叉检查评比环境卫生,现场打分形成月度积分,年底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物资。四是整合资金。整合县上下拨相关经费、村社区服务群众工作经费、村社区土地复垦资金、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等资金,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保障。通过建立人、财、物、责等保障措施力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伴随“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备受政府的重视。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弥补资金不足、技术不足、保障不足等问题,助推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的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努力实现山清水秀村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作者供职于中共云阳县委党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