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第七章声音设计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9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7-4声音设计入门

如今观众对电影的期望越来越高,如果只是在活动的图片上添加音乐,观众当然不满意。自从有声电影出现,电影声学发展突飞猛进,声音设计也越来越复杂,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有物理性的、生理性的,以及文化习惯方面等。

我在教学时注重实践,在入门阶段我会提供一部无声短片影片,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让学员们自己完成一部有声电影。

第一步是按照原作把语音部分翻译成中文,让学员自己配音,“朗读台本”由我们提供,学员们要解决口形和声音吻合等问题。这部分作业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题。朗读排练几遍就可以开始录音。

配音作业的最低要求是口齿清楚,让观众听清朗读的内容,这是任何影视作品的原则。如果是受过朗读训练的学员,如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他们会非常自然的代入人物角色,表达出剧本人物的思想感情,那么录音作业只是忠实于原声,录下最干净的声音。

如果在录音棚里录音,那么话筒一定不要靠嘴巴太近,否则很容易录入演员嘴唇与口腔的搅拌声、吸气声,以及翻阅台本的纸片声,这些杂音在后期处理非常困难。而且人物对话需要饱满的情绪,甚至非常激烈,这样录音时很容易发生“喷麦”的现象,所以话筒最好离嘴巴一公尺以上。另外,录音师在监听声音的时候,要用三分精力来看音量仪表,用七分精力来听声音的瑕疵,辨别声音中是否有混杂音,如果发现声音瑕疵就需要果断停止,从有问题的地方重新录音,否则后期处理会非常麻烦。

台词配音完成以后,要铺垫到原作音频下面的音轨上,打开声波图形,把中文声音对上外语声音的位置,其实就是对口形的作业,在电脑上这部分工作的灵活性非常大,可以任意移动台词音节,还可以替換一个单词,般来说是利用台词和台词的空隙来进行调整,最后删除外语台词,生成一部中文影片。最后,我们就有了一条画面和一条语音的“电影双片”。

有了“对白双片”我们就可以进入“电影声音创作”了。最简单的就是添加音乐元素,例如莫扎特的安魂曲、圣桑的天鹅钢琴曲,可以像制作广播剧声音那样完成一部像样的声音作品。

但是本章的主题是“电影声音设计”,也就是说应该有电影声音制作的要求和一般性的规律。

首先,大家要知道,“电影声音设计”是相当个性化的事情,世界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并且每一次创作都有特殊情况,除了知识、素质、经验之外,还会受到题材类型、喜好、观众对象、意识形态、导演风格以及画面对象等复杂问题的影响。声音样式如同走马灯那样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我在教学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为例,只是方便学员们在入门阶段理解声音设计的一般规律,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制作一部像样的电影声音作品,那么就需要经历以下五个过程。

第一步【了解作家】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他九岁丧父、少年时代十分贫苦,母亲靠帮人家洗衣服换取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安徒生三十岁开始儿童文学创作。1848年,他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希望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贫困身世,于是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希望人们去帮助贫困的孩子。

了解原作和故事背景之后,就要用简练的文字写出声音制作概要,类似于小学生的“读后感”。当然,重要的是

“你的第一感受”,而不是小学生的写法一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步【考虑让观众听到什么?】

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下ABCD的功课。

A【你要在画面上明确找出声音元素】

对白双片只有台词和画面,首先我们考虑电影声音的身临其境的各种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在台词上添加些声音,那么就要研究画面上应有的动作声音、环境声音、情绪声音、过渡声音等等,会让你的心涌动起来,然后写下你的感想。

这项工作是从“拉片”开始的。所谓“拉片”就是播放对白双片,停下画面,再倒回去,这样反复观察镜头片段,结合台词内容,打开声音意象(sound image)大门。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镜头里有八个人在雪地里走路,最单纯的想法就要有八个人的走路的声音。如果一个镜头里有马车驶过,那么就要研究马车的大小、方向、速度和质量。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被撞飞了,那么她是怎么飞出去,倒下去接触地面的状态。甚至还要研究马车轮子的材质,是铁制的还是木制的。这些将作为同步声音处理,直接与画面有关,我们必须依据画面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一条一条明确地记下。

下面我们一起拉片,寻找—下故事内部的声音。

当我们深入到故事画面之后,脑子里的声音意象被打开,这时应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描写性的声音,可以想到的有:

这些声音元素,这就是所谓的电影声音设计,接下来就要去收集这些素材。

B【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去充实影片的环境声音】

为了营造出电影场景气氛,我们还要添加画面以外的声音。

举例来说,在电视剧场的节目制作中,今天常用的是提前准备好的“杂音的素材”,在好笑的地方中添加观众的笑声,在演员登场的时候也会添加拍手声,这种描写剧场杂音素材还有更加细致的分类,例如,大人笑声、小孩笑声;男人笑声、女人笑声;一人笑声、全体的笑声……电视剧场节目被剧场气氛所包围了,属于一种气氛创作。

让我们再回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影片开始是旁白:“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画面一幕幕展现,我们的设计工作之一就是要营造出场景时间的真实感。你要不断自问,这时候这个小女孩被什么气氛所包围了?她的心情是什么?她期待什么?还要深入到剧情里,回答小女孩对环境声音的感受。

除此之外,你还要考虑故事的走向,例如“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在设计当前的声音又要考虑后续的戏剧意图,也就是所谓的“铺垫”,环境声音应该夹杂着危机感的成分。用合理想象自问、做笔记,还要具体标记出声音的位置。这一部分的声音设计具有主观成分。

除了画面之内,还有画面之外的声音要素,还有戏剧结构上的声音,这是影片整体结构给观众的感受。例如,寒冷的声音、温暖的声音、现实的声音、幻觉的声音。声音和声音中间还有一些环境和时间的小变化。最好标出事件所发生的空间,这些标记就像路标一样,引导电影声音的变化。电影画面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外个场景的时候,实际空间变化为环境声音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契机,帮助观众重新认识新的空间。

再进一步说,要去深入挖掘影片声音变化相应的心理过渡。例如,什么声音是现实环境、什么声音用于幻觉环境。除了明确提示以外,常常也会出现一些普通动作、解说词和对白表现出来的过渡。

C【有关情绪声音】

电影的每个场景都饱含情绪,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是以旁白的形式作为叙事主线,一般来说电影的旁白都带着叙事人的情绪,这样我们就需要去添加声音以帮助叙事人表达感情,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用声音来帮助观众去理解小女孩心情。这涉及到电影观众的情绪,不同观众知性和年龄有所不同,应该尽力让更多的群体产生共鸣。如果把情绪声音分类,大致有这几类.1、叙事人的情绪声音。2、观众的情绪声音。3、角色的情绪声音。我们在拉片的时候应该列出一个表格分别标注。

举例来说,在朗读表演中為了某种气氛,需要添加“场景音乐”,如果是个快乐的故事,那么就需要添加欢乐的音乐;如果要讲悲伤的故事,那么就需要添加悲伤的音乐;当然,电影里也常常用欢乐音乐讲悲伤的事情,让观众觉得非常悲伤。

也就是说上面所提到的三种情绪不是必须一致的。

拉片的时候,我们处于第一个观众的立场上,自己当然会产生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从文字表达上来说,我们仅仅知道“喜怒哀乐”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大量的形容词进行解释。如果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会或者朗都会,一般学员们会用这样的情绪声音来设计:A高扬的、欢快的;B舒缓的、柔美的;C低缓的、悲伤的。如果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芭蕾会,一般会根据舞蹈的特点来这样设计情绪:挣扎的,向上的……

但是、电影声音非常复杂,从影像叙事角度说,情绪总是不断转换一一有时是导演的情绪,有时是主角的情绪,有时是观众的情绪。在同一人物情绪变化中,有时是朴素的,有时是复杂和丰富的,这种情绪变化作用于观众的“闪念之中”,或者称作为变化节奏之中。与画面相比,情绪具有片断性。例如小女孩划火柴的前后情绪变化,一种是温暖的情绪,一种是寒冷的情绪。如果影片里有正面和反面人物相互对立,例如《灰姑娘》的故事,视角来回切换,那么需要中立情绪。人物之间两种价值观对立共存,声音情绪具有戏剧对立性特征。

上述表格对选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你还可以利用自然声音的基调和节奏以及强度来表现电影情绪。

下面是常用情绪词汇表,或许对你在声音设计有用,仅供参考。

对于刚入门的学员来说,分析角色的情绪是个难点。由于电影角色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情绪的,那么我们把“人物角色的动作”作为线索来分析。

我们在拉片的时候就要认真分析,例如小女孩擦火柴的动作一共有几次?表达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愿望?越是深入到人物内心,就越能体会到小姑娘擦燃火柴的内涵:她受冻挨饿、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她临死前产生的幻觉与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我们会发现有两种情绪对立和交替,一方面是幻觉的,另一方是现实的,以“渴望”的情绪为中心交替进行描写。

其实电影旁白的声音往往具有提示功能作用。例如,小女孩冻死之后的旁白“谁也不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他们俩在光明的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D【自然过渡和戏剧过渡的声音】

电影故事结构有“起承转合”,如果这是一种美学规律的话,那么我们应该用声音去强调这种结构,让观众明显知道这种过渡。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大致可以划分为八个段落,我们应该设计段落和段落之间戏剧过渡声音,参照如下。

有了上面的表格,我们按照视觉图,利用故事展开和声音结构一起,对声音整体构成进行研究。然后最好画出图标,把故事用起承转合形式分成段落,最后给声音分类列出一张表格。大致分为四类:现实声音、幻觉声音、音乐声音、语音声音。

“现实声音”与画面直接相关,与画面动作同步,应该真实自然。然后再考虑强调自然声音。例如,马车声音、女孩被撞倒的声音、教堂的钟声。这些声音都有明确的象征意义。

“幻觉声音”与小女孩的幻觉有关,是“她听到的声音”,例如,小女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等欣喜的声音、与天堂里奶奶对话的声音,也就是角色心理活动和幻觉所看到的环境声音的关系要素,这个时候当然也应该包括对音乐和语音声音处理。特别是小女孩和奶奶的对话“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这是人间和天堂的对话,通常需要和现实声音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就需要进行空旷的回音处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