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刊中刊

  
数码影像时代
2007年8期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诞生记
  
  NO.1缘起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见证?影像志》栏目也特别策划了30集900分钟的文献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该片是按照编年史的方式,讲述从局部抗战爆发,到全面抗战爆发,再到最后胜利的这一段历史,每一年两集,每集30分钟。
  迄今为止,这个纪录片已先后在中央一套、十套、九套多次播出了。播出后,一些观众的评价是,在2005年所有的纪念抗战的节目中,《一个时代的侧影》的角度是最独特的,它第一次用编年体的方式,揭示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它摒弃以往的宏大叙事、精英历史和悲情述说,第一次以民众个人的经历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
  看到节目顺利播出,且效果良好的效果,觉得自己努力没有白费,在这里谈一谈创作中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和一些心得体会。
  
  NO.2创新
  我觉得,《一个时代的侧影》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中国第一部从社会史、民生史的角度来大规模地叙述抗战历史的纪录片,避免宏大叙事、精英历史和悲情述说;没有任何现实人物采访,既没有专家、也没有亲历者出镜;片子中几乎没有任何现实空镜的出现,摒弃了风景式的遗址、遗迹,诸如革命者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坏分子策划阴谋的黑暗角落、烈士的丰碑等等;此外,也没有现实中的写意性镜头,包括触目惊心的鲜血、红彤彤的朝阳和落日、惊天动地的电闪雷鸣、波澜壮阔的高山大河等。
  另外,这是我们第一次空前地、大量地运用原生态历史影像,这些影像资料包括当时的新闻影片和纪录片。大量那个时代的声音与气息进八片中,从而使历史变得有声有色。同时,片中所说的事已经尽最大可能地做到无一字无出处,片中所说的人和事都是有据可查,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NO.3线索
  我们的片子讲述的是社会史、民生史、生活史,它注定不可能像正史一样,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在大多数文献纪录片中,时间线索是最常用的,但生活史、民生史、社会史恰恰就像一团乱麻,一个事情和另一个事情大多是无关联的,如何把一堆散乱的东西梳理清晰,并使之看起来环环相扣,就成为摆在编导面前的一个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这就需要找到内在的联系。比如说在1931年这一集是全片的第一集,它必须要承载开启全片的重任。首先,它必须对当时中国的全貌、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给出详实的描述。其中的一个段落是这样的:
  这是正在修建中的浙赣铁路。进入30年代,中国的铁路不断向四面延伸。1931年中国的铁路总里程有14000多公里,但中国自办铁路仅有2240公里。
  在东北,火车满载着矿产前往大连,很快又转运海外。日本资本垄断着中国矿区99%的铁矿石,日本控制的抚顺煤矿和英国控制的开滦煤矿,生产着中国一半的原煤。
  北平是北方铁路线的枢纽,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此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节制有东北、华北各省军事,他与蒋介石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南北分治。
  沿铁路南下,华北的每一个停靠站还残留着等待回家的难民,上一年的中原大战,造成20万平民伤亡,120万人流离失所。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港口,每天部有日本棉纱、美国小麦、英国鸦片经由这里潮水般进入中国,再由铁路运往各地。从列车上可以看到,城市的出口林立的广告牌上是美国箭牌口香糖和英美烟草公司的广告,英美烟草公司占据六成的中国烟草市场。与此同时,无数破产的农民也在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城市。
  在这个段落中,我们说了七八件看起来好无关联的事件,但是通过铁路这一元素,将这些段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个时代貌立刻有了立体的展现。大段落中的小段落的安排,也是片子中尤其注意的一个问题。例如讲到个人史的时候,最初有的段落明显地很单薄。说,在我们的编导最初编辑1945年这一集中,讲到战争中演员赵丹的妻离子散的故事。抗战中,演员赵丹把刚出生的女儿留在上海,前往新疆宣传抗日,不料被新疆督办盛世才逮捕。他的妻子叶露茜得到消息说,赵丹已经遇害。在重庆,带着女儿的叶露茜无依无靠,最后与另一位剧作家结婚,去昆明定居。后来,平安归来的赵丹在昆明找到了叶露茜,却发现她已怀身孕,马上意识到她已是别人的妻子了,当赵丹跪求妻子跟自己走的时候,叶露茜告诉赵丹:“一个家庭已被破坏了,我不能再破坏第二家庭。”
  如果单单说这个故事,再引申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改变,也能让人感动,但是就会显得单薄。来在实际的编辑中,就加入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部分女主角在战后见到丈夫的时候,却是在丈夫的婚礼上。和赵丹的遭遇不同,故事中。战争让恩爱的夫妻分离,其中的男人经受不住诱惑而变了心。现实的故事和影片中虚构的故事虽然过程和结局都不尽相同,但是两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抗战的背景下,同样是山河破碎家难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战争的代价就是颠沛流离,骨肉分离。
  最后在结构的安排中,我们又加入电影中的插曲《月儿弯弯照九州》:“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加这两个小段落之后,这个故事就丰满起来,历史的深度自然就厚重起来。
  
  NO.4坐标
  历史的纵向的坐标是指建立一个时间原点,就这一时间点前后展开叙述,展现历史的惯性、厚度与深度。而所谓横向的坐标,同样是建立一个时间原点,却是在一个时间的横切面展开叙述,它更多展现的是历史的宽度。
  在最初策划的时候,我们提出每一集片子中部应该有全球意识,都应该有同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以此对照中国的发展以及战争形势,因为进入20世纪后各国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联系在一起。后来,我们的史学统筹李继锋博士提出,我们要讲述的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我们不应当只关注于中国国内的情形,也同样要关注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而且,这个讲述的篇幅每集不应该少于3分钟。在片子整体制作完成之后,我们发现,关于日本国内民生状况的介绍,已经成为片子中一个亮点。比如说在1942年这一集中,讲述了日本东京附近一个名叫秩父的小镇,我们通过一个小镇摄影师的照相机采关照这个地方,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战争的深入,小镇的男人大多已经走上战场,妇女们不得不干男人们以前所做的粗重活:砍伐巨大的树木、收割庄稼;从前养尊处优、侍奉有钱人的艺妓们开始上山砍柴;与此同时,一个东京医学太学的医疗服务队的到来在小镇引起轰动,因为几年前小镇的医生就已走上了战场。摄影师还注意到,最初的时候,他拍摄的都是整齐的出征队伍,而这一年他拍摄的都是这些出征者的骨灰;在故事的最后,这个摄影师也被派上了战场。通过这个片段,战争给日本人带来了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NO.5质感
  《见证》栏目的前主编、现在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的制片人肖同庆博士说过一句话:影像历史是有温度,湿度和热度的。这说的就是历史的质感。
  从1941年这一集中,讲到五一节这天的延安。我们是这样描述的:
  五一节的延安,有一点微弱的风沙。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上午,艾恩奇在文化俱乐部主讲“五四的哲学”;下午,延安各界在公共体育场召开纪念“五一”群众大会;晚上,八路军大礼堂上演了来自苏联的话剧《铁甲列车》。
  就在这简单的一个段落中,很快营造出一个历史的氛围。1941年的延安是一个什么样子,相信一些人就有了真观的印象:
  一、延安在黄土高坡,风沙不少,土地贫瘠;
  二、理论学习贯穿着延安人的生活;
  三、宣传活动经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必不可少。
  四、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关系密切。
  如何让人对延安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说到底就是一个质感的营造的问题。为了体现历史的质感,我们还用了一个“吃”的例子。在1944年一集中,讲到从国统区来到边区首府延安的留法文学博士陈学昭。她首先从一个自由撰稿人变为享受供给制的公家人。这时候我们就说到她的平时饮食,片中这样描写:
  作为《解放日报》的编辑,陈学昭按照行政级别,享受着供给带的物质生活。集体食堂里的伙食标准分大灶、中灶.小灶和特灶。大灶以小米为主,小灶以面食为主。作家陈学昭享受的是中灶。不但有菜,有时还有一点肉片。
  历史的质感立刻显现。又比如讲到当时陈学昭参加大生产运动,我们这样描述。
  1944年陈学昭的生产计划是缴纳折合八斗半粮食的纺纱任务,她至少每天要纺出相当于7两粮食的纱。陈学昭后来的自传体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描述了纺线时思想转变的过程:第一次坐在纺车面前。不知道怎样去下手,一会儿淀子跳了,一会儿棉条断了,急得她一身大汗;这里拉一把,那里敲一下,两只手弄得满是污脏的油和灰土。地看着自己这一双手,心里不禁感叹着:“这本是一双弹钢琴的手啊!”
  但是不久,她开始想到、自己活了几十年,没有织成过一寸布,没有种过一粒米,但却已幂知穿过多少丈的布,吃过数不清的米了。她感觉对不起劳动人民……
  陈学昭很快就掌握了纺车,每月都能完成任务,超额部分还能够给自己积累一些零用钱。一年后陈学昭被派往其他地方工作,临行前,她用纺纱积累的零用钱在边区银行换了两个金戒指,缝在自己的腰带里。
  这样,关于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关于文化人的思想改造,观众马上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样,也是这一段,会让不同的观众产生不同的联想,纪录片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多义性也得到本现。
  而在1943年一集,我一直坚持要求编导加上美国记者白修德在采访河南灾荒离开前最后一顿饭的菜单,在白修德离开河南的最后一个晚上,郑州的政府官员设宴送行,饭桌上他却看到这样的菜单:
  莲子羹、胡椒辣味鸡,栗子炖牛肉,炸春卷、热馒头、米饭,豆腐、鱼,两道汤,外加三个撒满了了白糖的馅饼。这个菜单看起来十分琐碎,但是,有了此前可南灾民的铺垫,这一段的意义立刻就显现出来,我们不需要评价,观众自然就会有思考,对国民党的腐败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例子也同样体现出对比的结构的力量。
  《一个时代的侧影》创作中也有不少不足与失误,电视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不断的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做到更好。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