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DV,我们持续关注

林木子
  
数码影像时代
2006年6期


  租糙也是一种力量
  
  林 为什么这个栏目办了两年以后就停播了?
  王 关于停播。我先给你描述这样几个过程.这个节目开始播出的时候争议比较大。我们当时也比较慎重.请来国内这些各路人经常在帮助我们监看,完了以后他们反馈,那么起先的时候大家确确实实是看这些节目没法接受.制作太粗糙了,因为这个剪辑.包括基本技术问题都好像是一个电视台自己在播这种东西,电视台是有风险的。我们相当一段时间播出的作品都是垃圾,是影像垃圾。但是当时也确实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这些垃圾背后.有很大的、很独特的价值,我们在正常的、传统的、舆论的媒体里,是感受不到那种价值的。或者说租糙也是一种力量,它是一种我们认识体系之外的东西.它让生活看起来更真实。关于这一点.我的印象非常深。记得有一个学生拍一个工商所的人.到他所管理这一片区收工商管理费的一个过程。过程很简单,但是他拍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镜头。就是他向这个小商贩收管理费的时候。小商贩想给他又不想给他.两个人拿着这几十块钱推来推去.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工商管理人员一把把这钱抢过来.我觉得像这种镜头都是我们在正常的电视媒体看不到的,也是我们平时出去报道的时候根本拍不到的。
  所以我觉得DV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确实是把生活贴近了,把生活贴近给我们.非常真实地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所以后来这一类的价值在节目播出以后,有了强烈的真实感。点点滴滴积累起来以后.也就觉得这个节目确实很好。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搞了几次颁奖。颁奖的时候场面都相当热烈,学校里面,学生们都没地方坐.大家都站在楼道里.气氛特别热烈:特别是第二次颁奖的时候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那时候正好是香港刚开始闹非典.很多人还戴着口罩。林 一共颁了几次奖?
  王 颁了两次奖,2002年颁了一次,2003年颁了一次,所以这参与性就出来了,比较受鼓舞的就是很多学生们觉得这是件事.也是学生喜欢在那儿。他渴望接触社会,觉得这是他接触社会一个途径。第二个,学生对社会的看法通过我们的平台播出以后,这也是对他作品价值的一种认可.所以这个参与性是特别.特别让人鼓舞的。
  第三个,我觉得当时这个节目呈现出比较好的一点我们确确实实团结了国内的相当一批独立的影像制作人。因为我们不是拿来就播,还要修整的,通过我们对他们节目修整,通过我们的修整的传递这些信息.基本上是被我们国内舆论认可了,我们主管部门认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就越来越多独立制作人,把自己作品拿来,有的是向我们报一些题目.然后自己又深入下去进行长达几个月的创作。所以这方面的情况也让我们觉得一个媒体,好像突然发挥了挺大的作用.团结了相当多的制作者。
  后来我们老板刘长乐就说,别看这小小节目每天就播10分钟.但是它的收视率肯定比我们其它很多节目好 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一个学生拍了一个片子.并播出了,他整个学校的学生都会看。
  林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王 实际情况也就是这样。收视非常好。没有商业利益的DV节目运营
  林 为什么栏目开播两年没有广告投入呢,
  王 我们自己广告部门多次在这方面做一些检讨 大家都琢磨琢磨为什么:这事就反反复复想,我想可能也是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我觉得专业的DV的厂家 不可能赞助.因为对这些厂家而言,它主要呈现的,希望它的购买者.感觉到他们是一种非常的影像。他们的设备是影像非常精良的
  所以你看,它的广告是宣传一种逼真的效果,色彩非常优美.非常显亮的一种效果。那么他赞助我们这节目就有很大风险,因为我们的创作者不是专业做技术出身,我们不是找技术上很完整的人来做这个节目,我们主要是透过一枝笔、一样工具。你的字写得好坏我们不管,我们只看你写的这个话连起来有没有意思,内容好不好,所以我们在影像播出上的要求就不高.要求的主要是内容。
  所以那时候大家就说,这个节目要播出?哎哟,发毛,技术上不行,而这个方面恐怕也很难在预定时间内消失。所以我想这是专业厂商不愿意赞助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是这个节目在内容上有比较大量的试探,触摸中国宣传话语的边际,比如我们更多的做一些比较底层的、比较边缘的、比较另类的这样一些节目.如流浪者,摇滚音乐,画家等等。
  林 当时凤凰有特殊的政策,这是其它媒体还做不到的。
  王 反正那时候没有人鼓励我们.但没有人不让我们做这些。
  林 在播出这个节目里,另类的比较边缘的题材大概占了多少,
  王 我觉得三分之二。
  林 其它三分之一就是主流的,传统题材的?
  王 对,因为我们在学生作品收集过程当中也发现,我们校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在我们教育的规范里面搞创作,可能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就是他们仍然在学大人说话。他们拍的片子,是模仿电视台的片子。这是相当普遍的。如果这样内容太多的话,就不是我们当时做这个节目的定位了,那样的话,我们自己电视台的人做更好。
  
  DV,我们持续关注
  
  林 也就是说DV更适合在网络上的传播。
  王 对。网络越来越有影响力,但电视台对DV的一些现象,一些作品时时地进行关注.可能也是一种贴近热点的方式。可把电视作为一个平台.并不是那么理想。
  林 这个关注怎么通过电视台放在不同的栏目?比如凤凰,里面也有不同做法吧,
  王 我们也在关注,比如我们凤凰台有一个很重要的纪录片节目叫凤凰大视野。去年的时候,我们连续播了好几个DV作品,一个是女作者.她用三个月的时间。她就是往金三角走了一圈,在中缅边境.中印公路那里走了一圈.他举着DV走了三个月,拍回来感觉很真实特别好。那边敌对的双方见她也都挺客气。
  我想要去电视台够呛,她一个人,就一个女的很厉害的。完了以后把片子拿过来一看.我们觉得行,我们派一个编导帮助她整理整理播出了,五集播五天,效果很好。在此之前也播过,讲发廊妹的。
  林 《姐妹》系列故事,李京红的作品。
  王 对.我们经常还是有比较好的口V创作。前年的时候,有一个中国数字盛典颁奖活动,也在全国征集一些FLASH,当时那个活动中一些作品我们也选了一些播出。
  林 你们会比较关注一些。
  王 比较关注民间影像吧,也就是比较优秀的,可以考虑播出。
  林 对,确实凤凰《DV新世代》可以说在大众传媒里面为民间影像或者非电视台专业影像,开辟了一个窗口。领先一个潮流。那你觉得现在各个电视台开辟的DV栏目,会不会像凤凰一样一年两年以后就自然而然地停了,
  王 我觉得停不停不从商业上讲,先从政治上讲就是你不要碰触政治的边界。如果国内电视台.在民间话语把握上不紧不严的话,那从政治上肯定过不了关.会被停.我觉得这方面的压力更大一些。
  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们追求DV的一种另类价值、另类表达,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够违反宣传上的要求.所以要是弄不好就没有观众,但是你要追求那种另类价值,就得要注意政治上的安全。
  林 但它也可能会像凤凰一样,面临着商业的压力.这个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
  王 虽然我们现在不做这种栏目了,但我们对DV这种影像的关注.一直没有停过,也可能我们未来会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用更好的方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